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特约记者康彰荣于台北报道,台湾政府通过修订法例以应对减碳新形势,并吸引当地企业参与减碳行动,务求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减碳成效转碳权 推奖励鼓励企业
台湾以出口为导向,在全球供应链担当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正加速推动减碳工作,力求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虽然台湾已于2015年推出《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惟成效不彰,而且不少细节有待商讨,因此台湾环保署于今年10月推动修法,广受企业关注。事实上,台湾早于2010年推行减碳政策,台湾环保署于当年9月10日以行政规则方式发布"温室气体先期专案暨抵换专案推动原则",鼓励产业尽早加入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并加以奖励。抵换专案经过多次修订后,已推行具体措施,允许有能力减碳的企业申请参与,把减碳成效转成碳权(即减碳额度),再转售予顾及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因素、履行环评减量承诺以及有自愿碳中和需求的企业。《温管法》耗时10年才完成立法工作,于2015年7月1日公布,作为碳管理的法律依据。该法订明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基准年2005年降低50%以上,并实行碳交易制度,惟因价格及分配等细节仍在商讨,至今尚未实施。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对提高碳排放限制标准的呼声持续高涨,《温管法》内容已无法应对全球加速减碳的趋势。因此,台湾环保署于今年10月预告将提出《温管法》修正草案,并把该法例更名为《气候变迁因应法》。修正草案有多项重点,首先订明于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目标。为此,草案要求各级政府机构应与民众、事业及团体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发展负排放技术以及推动国际合作。草案还纳入制造、运输及建筑等行业的排放管制机制,要求上述行业的制程及设备等应符合效能标准,降低排放强度。
商品碳排放量愈高税率也愈高
其中备受产业界关注的"碳定价制度"也获纳入修订草案。实行碳定价制度已是全球各地的大势所趋,如欧盟将于2023年试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于2026年正式实施,向日后进口的排碳商品征收碳关税,商品的碳排放量愈高,税率也愈高。这次修法工作也增订新条款,规定未来主管机关必须为特定产品制定碳含量计算与确认方式,参考国际经贸形势对含碳量高的进口产品征收碳费。此外,草案订明对台湾本土产业征收碳费的细节,征税对象包括电力、钢铁、炼油、水泥及光电半导体等产业。第一轮收费以年排放量超过25,000吨为收费基准,初步预估全台将有288家碳排大户纳入税网。值得厂商注意的是,碳费计算将分为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以台湾耗能及耗电量最多的半导体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量将要课征第一笔碳费,生产所消耗的电力则列为间接碳费,意即会收取两笔碳费。不过,这次修法也新增碳费退费机制。若台湾企业未来面对国际竞争、外地商品进入台湾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时,当局将启动碳费调整机制。台湾环保署将会同产业主管机关设计退费机制,并通过附属法例订立细节。此外,台湾环保署计划利用碳费成立"温室气体管理基金",优先用于研究及开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以及辅导、补助及奖励办理排放源温室气体减量工作,其余则用在排碳源检查、发展低碳与负排放技术及产业,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气候变迁因应法》预计于2021年底完成预告,2022年2月送立法院审议和表决,2023年正式生效。虽然该项政策尚未实施,但国际减碳声浪高涨,不少企业有感必须尽快行动,才能跟上世界潮流。如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兼台湾第四大碳排企业的台积电(TSMC),于2018年发表《台积公司气候变迁宣言》,并订出具体指标,例如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0年减少40%、全公司使用再生能源的比率达40%、2016至2030年新增节能措施累计节电总量50亿度,以及采用相同制程技术量产五年后产能提升一倍。
台知名企业主动参与 从生产入手减碳排量
台积电同时协助约1,500家供应商进行节电行动,以2018年为基准年,累计节电量达15亿度。台积电希望供应商能于2030年前节能20%,并以此为采购评选标准,不会再向未达标供应商采购产品。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于2021年又承诺于2050年达至净零碳排,未来30年,每年减少1,000万吨碳排量(相当于台北市一年的碳排量)。刘德音说:"虽然净零成本很高,但企业不做,台湾就会被边缘化。"此外,台湾科技业巨企台达电于2015年参加巴黎气候峰会(COP21)时,便签署"We Mean Business"承诺,透过订定"科学基础减量目标"(SBT)达成企业自主减碳。2017年,SBT科学化方法公布后,台达电立刻订定目标,于同年10月成为台湾首家通过SBT审查的企业。台达电的减碳工作主要有三大方向。首先是自主节能,该公司于2020年实施234项节能方案,减少排放9,328吨二氧化碳。第二是自建太阳能发电设施。第三是购买绿电凭证(T‑REC)与签订再生能源购电协议(PPA)。该公司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此外,台达电近日与台积电、友达、台湾微软、光宝科技、宏碁、和硕及华硕共七家企业组成"台湾气候联盟",主要目标是带动供应链一起减碳,订定未来的节水、减废与节能目标。除此之外,台泥、亚泥和东元电机等传统产业公司、电信业三大巨头、交通业的中华航空,以及金融和服务业的统一超商、富邦金、元大金和中国信讬等,都已着手进行减碳工作。台达电永续长周志宏早前呼吁,企业应该从现在开始掌握生产过程的碳排量,也希望政府尽快制定碳费机制,让企业意识到"碳是有成本的"。鉴于"不减碳就没生意做"的情况愈来愈有可能发生,政府与指标企业必须一起行动,加快推动台湾减碳工作。
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