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香港浸会大学培育的生物科技初创 - 新发病毒诊断(香港)有限公司(EVDL)借助“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与本港私家医院建立联系,并达成业务合作,引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多重诊断系统”,以检测42种呼吸道病原体,协助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及为公共卫生把关。该合作是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成功例子。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对全球人口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利用科技研发有效的气候治理解决方案迫在眉睫。香港科技大学旗下的初创星睿云智科技,其创始团队主导发射了香港高等教育界首枚的地球环境探测遥感卫星,利用卫星数据建立自主人工智能平台,分析灾害风险、碳排放等状况,协助政府和业界实施气候风险管理。
市场上已有不少可量度心跳及血氧水平的可穿戴设备,但可量度肌肉疲劳状况的产品却并不常见。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培育的生物科技初创PointFit,就研发出创新的可穿戴设备 ,能通过收集人体汗液,为运动爱好者、长者以及关注健康人士时刻监测身体状况,利用科技改善人类生活。
任何手术,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风险,而复杂的手术就更甚。但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手术的成功率可大大提高。数码港培育的医疗科技初创Braillic成功研发出增强现实(AR)导引手术导航系统,协助外科医生内视病患体内的立体结构,减低手术风险。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致力推动本港的创科发展,扶持创科初创及中小企成长。香港贸发局积极配合政府政策,为相关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支援,促进创科生态圈的发展,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早前,香港贸发局与恒生银行合办InnoClub Awards,嘉许在创科领域表现出色的企业,鼓励业界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
皮革和造鞋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化学污染物,导致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香港环保鞋履初创Lacess Limited致力履行地球公民的责任,把可持续时尚概念实践于其业务中,采用苹果果渣、回收皮革和其他创新材料制作可持续鞋履。
不少长者及残疾人士需以轮椅代步,每次出行都倍感吃力。为了让轮椅人士可轻松出行,由香港科技园培育、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支持的初创,利用智能物联网(AIoT)等技术研发出多功能的智能轮椅,为他们带来便利之余,亦减低照顾者的压力。
本港有近20万名视障人士,他们饱受各种生活上的不便,而目前服役的导盲犬数量却严重供不应求。由香港科技大学创业中心孵化的学生初创Vidi Labs 成功研发出一款人工智能(AI)穿戴设备Seekr,为视障人士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政府致力提升社区药房及大型连锁药房的功能,让市民可以在社区接受药物咨询服务。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培育的初创企业"医药通"洞悉市场上缺乏系统化的药物管理平台,因此自主研发了一套电子平台配合社区药房的运作,为基层医疗出一分力,惠泽社群。
香港科学园培育的初创企业Xtra Sensing自主研发预示式智能物联网(AIoT)监测分析系统,为不同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国际金融机构、发电厂、医院、公用设施、数据中心、国际金融基地设施、地产发展商、商场及物管公司等提供一站式非破坏性机器健康状况分析解决方案,及早侦测关键设施的潜在故障及数据安全风险,为商业及社会正常运作保驾护航。
由香港贸发局举办的第七届"创业快线"初创培育计划早前举行终极决选,旨在全面推动创业生态圈多元发展。
第七届"创业快线"由即日起至年5月6日接受合资格初创企业报名,比赛将于5月从参与者中选出"40强",6月27日举行总决赛,选出"十优"初创,全力协助优胜初创开拓国际市场的商机。
一家由香港设计师主理的宠物主题服装品牌在香港贸发局"T-box升级转型计划"(T-box)协助下,为品牌申请商标注册;并通过参加贸发局展览接触潜在顾客。
疫情期间,各地实施封关,国际物流链中断,延误了货物的付运,也增加了运输成本。惟香港健康护理产品企业一丰顾问却成功转危为机,该公司本从事代理及销售不同品牌的健康及护理产品,于2021年疫情期间成立新公司"百汇霖",推出自家品牌开拓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