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特約記者康彰榮於台北報道,面對RCEP的挑戰,台灣多個業界均呼籲政府盡快實施對策,同時一些大型企業亦已身體力行,部署到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投資,以避開關稅障礙。有意進軍東盟的香港宜注意有關情況。
RCEP成員國實施零關稅 削台灣產業競爭力
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合共15個國家,於11月15日簽署RCEP,將以撤銷91%貨品的關稅為最終目標,成為全球最大自貿區。
有關國家完成簽署RCEP後,接下來各個簽約國家啟動國內批准程序,最終需獲得東盟至少六個成員國,以及非東盟五國中的三個成員國完成國內批准程序,RCEP始能生效。市場預估正式生效時間,約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
根據中國和日本等成員國在簽署RCEP之後披露的部份協定內容,RCEP生效後,各成員國之間的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10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最終整體關稅廢除率為91%。
不過,台灣受限於兩岸關係等複雜因素,暫時無法參與RCEP。由於RCEP的成員國均為台灣的重要貿易夥伴,因此RCEP對台灣產業的競爭力構成巨大挑戰。
目前RCEP成員國佔台灣出口比例達59%,佔台灣對外投資比例達65%。不過,台灣財政部部長蘇建榮於去年11月表示,台灣對RCEP國家出口已有70%免關稅。此外,東盟對中國內地早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原本已有90%產品享零關稅優惠,RCEP簽署後僅增加至92%,等於零關稅項目只增加兩個百分點。
RCEP對資訊及通訊產業影響微
目前台灣與貿易夥伴簽署雙邊或多邊FTA非常有限,在此情況下,台灣對RCEP國家出口已有70%免關稅,除了台灣是世貿組織(WTO)成員而享有WTO成員間關稅互惠之外,主要亦歸功於「資訊科技協定」(ITA)。
在2015年12月16日舉行的第10屆WTO部長會議上,共24個ITA成員國宣佈完成「擴大資訊科技協定」(ITA II)。根據ITA II,在1996年通過的半導體、電腦和零組件,以及通訊設備等ITA清單基礎上,新增及修正科技產品清單201項,包括麥克風、頭戴式耳機、擴音器、固態硬碟、通訊衛星、心律調節器、遊戲主機、用於製造半導體和其他數碼產品的電磁鐵和各種機器等。
ITA II目標是2019年零關稅項目達80%,2023年達100%。截至目前,ITA II共有26個成員國(歐盟視為一個成員國),這些成員的相關產品出口額佔全球出口額約90%。
台灣是資訊及通訊產品製造和出口地,隨着ITA II零關稅逐步落實,台灣亦成為受惠者之一。值得注意的是,RCEP成員中的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和越南,是台灣資訊及通訊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因此ITA II大幅抵銷RCEP對台灣資訊及通訊產業的衝擊。
機械及鋼鐵業者進軍東盟 減RCEP影響
至於台灣其他產業,則沒有像資訊及通訊產業般幸運。根據台灣經濟部的評估,RCEP對台灣的機械、塑化、紡織、鋼鐵業影響較大。
以台灣重要出口產業機械業為例,去年該行業相繼遭遇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等負面因素衝擊,大多數公司業績受創,如今恐因RCEP再削弱競爭力,因此機械業界呼籲政府盡快實施對策。一些較有實力的大型機械業者,近年則加速調整投資佈局,例如上銀集團前往新加坡設點,並取得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Made in Singapore」資格,作為該公司進軍東盟的平台。
塑化行業方面,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以台塑化為例,指越南、韓國之間的FTA生效後,越南給予韓國汽柴油優惠關稅,而台灣銷往越南的汽柴油仍要課徵20%高關稅,因此台塑化已放棄越南市場,轉往澳洲、新加坡等地。
鋼鐵產業方面,台灣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表示,目前台灣和中國內地之間仍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貿易保障,但日本、韓國加入RCEP後,以後這兩國銷往中國內地的鋼品可完全免關稅,將對台灣形成競爭壓力。
有見及此,中鋼已在越南、馬來西亞佈局,包括建立中鋼越南冷軋廠、投資河靜一貫作業煉鋼廠、中鋼馬來西亞廠,並將善用這些生產基地原產地證明優勢,避開關稅障礙,降低RCEP衝擊。不過,由於部份鋼品仍需由台灣中鋼等廠供應材料,因此仍難以避免受到衝擊。
台灣多個產業協會建議,台灣應更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即使短期無法加入RCEP,也應嘗試與個別國家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CA),化解RCEP對台灣產業的衝擊。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