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補充所需營養
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周薇薇指出「保健食品」能提供額外的營養素或補充營養素。「保健食品只是補充日常飲食,並沒有治療、診斷金、治癒或預防疾病的目的,故此保健食品是指具備建議服用量和保健功能聲稱的口服產品,但不包括傳統食品、西藥和中成藥。」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秘書楊棋凱指出,常見的保健食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中草保健品、西式草本、氨基酸和活性微生物,當人體缺乏某類微量營養素時,便會引起不同徵狀的不適,例如缺乏鈣和維生素D會較易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和甲狀腺亢進;缺乏維生素B12會容易引起神經障礙;缺乏鋅便會較易出現食慾不振和生長不良。他說:「約八成65歲以上長者會患上最少一種慢性病,68%長者更會同時患上兩種或以上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關節炎、冠心病、糖尿病、心臟衰竭、抑鬱、腦退化等。」長者隨着年齡的增長,患上慢性病的機會也會提高,部份保健食品均以對抗慢性病作招徠。內地保健品市場續增長
楊棋凱指出,雖然香港醫療系統提供不同的社康護理、日間醫院等服務,但由於公營醫療服務需求龐大,求診者往往要等待數月甚至逾年時間方能享用醫療服務,所以防患未然,才能保持健康體魄。「不論香港還是內地,保健食品都是一個藍海市場,內地保健品市場過去10年增長逾三倍,預計2022年達3,300億元人民幣。」根據香港法例,保健食品受《食物安全條例》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監管,並不受藥物條例規管,而中成藥則根據《中醫藥條例》規管。「很多人都有疑問,維他命丸到底是藥物還是食物,這需要根據它的維他命含量和濃度而定,當超過一定含量和濃度便屬於藥物,例如根據消費者委員會報告,2018年在香港銷售的76款綜合或單一維他命補充劑樣本中,只有16款屬香港註冊藥劑製品,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規管,其餘近八成被界定為食品。」楊棋凱指出,由於香港保健食品規管相對簡單,進口保健食品亦毋須繳稅,因此香港容易在全球引入各種價格相宜的保健食品。此外,香港保健食品協會作為全港唯一可以發出自由銷售證書的機構,保健食品商可以憑「自由銷售證」作跨境貿易常用文件,證明產品在出口地區可自由銷售,以便香港出口公司為境外入口商申請和辦理通關程序。根據香港法例,保健食品屬於食品類別,受《食物安全條例》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監管。網上保健品銷售升速快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諮詢服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鶴松指出,內地保健食品監管制度與日本相近,「在內地,保健食品需滿足24項指定的功效方可註冊,例如哪些保健食品能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改善睡眠、促進消化等。去年頒佈的《保健食品新功能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徵求意見稿,建議加入四類產品,包括定位為補充膳食營養物質的保健食品、維持或改善機體健康狀況的保健食品、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因素的保健食品,以及傳統中醫養生理論指導的保健功能食品。」王鶴松又說,內地消費者在疫情下更關注自身健康,保健食品的網上銷售規模快速增長,直播、短視頻等新經濟發展也推動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直銷、藥店、電商、藥妝店和商超都是保健食品的主要銷售渠道。「根據歐睿(Euromonitor)數據預計,內地保健食品市場將於2026年升至近5,200億元人民幣。業內專家指出,未來十年,內地保健食品行業將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滲透率將沿着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老齡人群向中青年人群、滋補功能保健向膳食營養補充的方向逐級演進。」在內地,保健食品需具備24項指定功效方可註冊。需按指定流程進口內地
上海歐堅網絡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電商事業部總經理馬政華指出,保健食品需根據指定流程才能進口內地,包括向海關總署申請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後,再向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和農業農村部申請特殊食品註冊或審批,完成後才可向商務部申請自動進口許可證,當出口商或進口商備案完成後,就可以申請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符合中國內地相應的安全衞生等要求後,才可以進口內地。」馬政華指出,企業需由所在國家或地區主管當局向海關總署推薦註冊為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申請文件包括推薦函、申請書、企業身份證明文件、符合聲明、審查報告等。在進口方式方面,保健食品主要以「一般貿易進口」和「跨境貿易進口」的渠道進口內地,其他渠道還有「直郵轉運與EMS」、「人肉代購」、深港水貨、邊境貿易等。此外,根據內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進出口均由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作安全監管,所有進口保健食品也需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包括標籤和說明書的內容。「進口商應當建立境外出口商及境外生產企業審核制度,不得進口審核不合格的保健食品,當發現進口食品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進口商亦應當立即停止進口,並依照《食品安全法》第63條的規定召回。」保健食品需根據指定流程才能進口內地,包括向海關總署申請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後,再向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和農業農村部申請特殊食品註冊或審批。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