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香港浸會大學培育的生物科技初創 - 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EVDL)藉「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與本港私家醫院建立聯繫,並達成業務合作,引入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自動多重診斷系統」,以檢測42種呼吸道病原體,協助醫療機構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及為公共衛生把關。該合作是科研成果商業化的成功例子。
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發,對全球人口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利用科技研發有效的氣候治理解決方案迫在眉睫。香港科技大學旗下的初創星睿雲智科技,其創始團隊主導發射了香港高等教育界首枚的地球環境探測遙感衛星,利用衛星數據建立自主人工智能平台,分析災害風險、碳排放等狀況,協助政府和業界實施氣候風險管理。
市場上已有不少可量度心跳及血氧水平的可穿戴設備,但可量度肌肉疲勞狀況的產品卻並不多見。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培育的生物科技初創PointFit,就研發出創新的可穿戴設備 ,透過收集人體汗液,為運動愛好者、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時刻監測身體狀況,利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
任何手術,不論大小都有一定風險,而複雜手術就更甚。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手術的成功率可大大提高。數碼港培育的醫療科技初創Braillic成功研發出擴增實境(AR)導引手術導航系統,協助外科醫生内視病患體內的立體結構,減低手術風險。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發展戰略之一。為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推動本港的創科發展,扶持創科初創及中小企成長。香港貿發局積極配合政府政策,為相關企業提供多元化的支援,促進創科生態圈的發展,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早前,香港貿發局與恒生銀行合辦InnoClub Awards,嘉許在創科領域表現出色的企業,鼓勵業界不斷追求創新和卓越。
皮革和造鞋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棄物、化學污染物,導致各種環境污染問題。香港環保鞋履初創Lacess Limited致力履行地球公民的責任,將可持續時尚概念實踐於其業務中,採用蘋果果渣、回收皮革和其他創新材料製作可持續鞋履。
不少長者及殘疾人士需以輪椅代步,每次出行都倍感吃力。為了讓輪椅人士可輕鬆出行,由香港科技園培育、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支持的初創,利用智能物聯網(AIoT)等技術研發出多功能的智能輪椅,為他們帶來便利之餘,亦減低照顧者的壓力。
本港有近20萬名視障人士,他們飽受各種生活上的不便,而目前服役的導盲犬數量卻嚴重供不應求。由香港科技大學創業中心孵化的學生初創Vidi Labs 成功研發出一款人工智能(AI)穿戴設備Seekr,為視障人士帶來新希望。
近年來政府致力提升社區藥房及大型連鎖藥房的功能,讓市民可以在社區接受藥物諮詢服務。香港科技園和數碼港培育的初創企業「醫藥通」洞悉市場上缺乏系統化的藥物管理平台,因此自主研發了一套電子平台配合社區藥房的運作,為基層醫療出一分力,惠澤社群。
香港科學園培育的初創企業Xtra Sensing自主研發預示式智能物聯網(AIoT)監測分析系統,為不同的機構如政府部門、國際金融機構、發電廠、醫院、公用設施、數據中心、國際金融基地設施、地產發展商、商場及物管公司等提供一站式非破壞性機器健康狀況分析解決方案,及早偵測關鍵設施的潛在故障及數據安全風險,為商業及社會正常運作保駕護航。
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第七屆「創業快綫」初創培育計劃早前舉行終極決選,旨在全面推動創業生態圈多元發展。
第七屆「創業快綫」由即日起至年5月6日接受合資格初創企業報名,比賽將於5月從參與者中選出「40強」,6月27日舉行總決賽,選出「十優」初創,全力協助優勝初創開拓國際市場的商機。
一家由本地設計師主理的寵物主題服裝品牌在香港貿發局「T-box升級轉型計劃」(T-box)協助下,為品牌申請商標註冊;並透過參加貿發局展覽接觸潛在顧客。
疫情期間,各地實施封關,國際物流鏈中斷,延誤了貨物的付運,也增加了運輸成本。惟香港健康護理產品企業一豐顧問卻成功轉危為機,該公司本從事代理及銷售不同品牌的健康及護理產品,於2021年疫情期間成立新公司「百匯霖」,推出自家品牌開拓新商機。